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赓续红色文化,打造“四位一体”育人体系
培根铸魂,深耕课堂育人阵地。学院党委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力打造“大思政”课程体系。加强艺术学科的课程思政“金课”建设,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企业专家进课堂等形式,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生态。邀请上海连环画非遗传人罗希贤以《“风俗画”在当代商业插画中的应用案例》为主题进行案例教学,展示罗希贤创作的长卷《四季石库门》,以红色资源赋能课程内涵,引导学生们注重红色文化,注重自身感受的表达,强化思辨能力。
多措并举,构建网络育人矩阵。学院党委创新“互联网+思政”模式,构建以“SUES国际创意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学院官方网站为主的网络育人矩阵,累计发布作品700余篇。紧扣艺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向青年学生精准推送学术活动、作品展示、竞赛信息等,以“网言网语”解码理论,以“青春表达”传播能量,让网络空间成为全天候、立体化的育人新场域,增强网络思政的参与感与黏性。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推送活动集锦近10条,浏览量达2000余人次;宣传航天员王亚平典型案例,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突破自我局限,实现人生价值。
创新探索,营造红色育人场域。学院党委建设“美韵中国”党性教育阵地,构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育人场景。在新生入学教育、新党员教育、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以及对外联络合作、课程思政和科研项目中用好用活阵地,累计接待2000余人次。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和产教融合建设,在长宁校区产教融合大楼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学院文化墙等打卡点,实现“一步一景一课堂”,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举办“上海设计与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探讨当代上海设计发展、中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构建与红色文化传承等主题,创新拓展设计类人才培养路径。
基因传承,深挖文化育人密码。学院党委发挥艺术学科优势,举办科艺共生——红色文化跨媒介艺术作品高校巡展,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拟像、数字重构、生动的交互体验及虚拟演绎,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历程和奋斗精神。展览内容分为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改革开放史四大板块,具有鲜明的“科技创新”特色,通过动态海报、IP形象、动画、数字产品、微电影、VR和AR等形式展现,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红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已在长春工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嘉兴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办巡展,5000余人次师生参与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