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导师计划专刊(1)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2-03-19浏览次数:7

本期导读

在建党90周年“七一”前夕,校党委全面推行的“党员导师计划”,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党建文汇》杂志社评选中,从全国6000余个案例脱颖而出,被评为2011年全国创先争优党建优秀案例。为进一步推动“党员导师计划”的深入开展,本期选编了校关工委、基础教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图书馆、化学化工学院和轨道交通学院开展“党员导师项目”的有关做法,供学习参考。

目 录


争做青年师生的领路人 探索推进“党员导师计划” 1
发挥老同志优势 增强党建育人合力 4
积极开展党内关怀 导航新生党员成长成才 7
推进党员教师创先争优 引导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11
党员导师引领教工党建 在大学生科创中创先争优 16
学**台逸书香 沟通桥梁促服务 20
搭建“志宏班党员导师”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4
牵手“地铁人”党员导师 引领青年学生成才 27


争做青年师生的领路人 探索推进“党员导师计划”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民族班学生的肺腑之言,学生们手中不仅有导师推荐的“五十本必读书目”,还有一本师生联系手册,上面满满地写着党员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记录,80%以上的学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民族班学生党员导师”项目的成果,也是校党委探索开展的“党员导师计划”一个缩影。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针对工科学校教师党建较为薄弱、缺少有力抓手这一问题,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提出“党员导师计划”这一创新举措,以此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导师计划”采用加盟准入制、项目制和年检制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员教授、党员专家和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通过传帮带教开展支部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教师党建氛围,使党员教师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的领路人。
一、项目导向添活力
为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校党委以项目制为导向开展党员导师计划”,贴近学校教学教研和学生实践进行选题立项,通过组织申报、专家评审、中期考核、年度检查、成果推广等环节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不断引导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目前已有16个项目立项实施。
针对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主力,与学生沟通多、对学生影响大的特点,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推出“艺术创新党员导师”项目,实施“双导师”制,即一位青年教师配一个专业导师和一个思政导师;制作导师带教工作手册,为青年教师制定工作及学习方面的目标,明确发展规划,建立考核体系,按年度进行考核。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依托校级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推出“学生科创党员导师”项目,成立学生科创临时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员导师的考核机制,形成了导师乐于指导、学生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在党员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对学生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大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广大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当先锋作表率,在岗位实践中创先进争优秀,在校内掀起了教师党建的新高潮。
二、落实制度促规范
由于各院系党建力量有强有弱,工作水准有参差,为带动更多部门参与开展“党员导师计划”,校党委采用加盟准入制和年检制来促进工作规范。每年校党委统一组织计划申报、审核和年检。由校党委发布党员导师计划的申报指南,由学院二级党委、党总支认定党员导师资格。凡是达到准入条件的项目,经审核后举行仪式予以冠名授牌。每年6月由学校组织年度检查,年检未通过的项目须进行整改,无改进的予以摘牌。各级党组织配套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方案,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的“青年管理者党员导师”项目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对认真开展带教的导师给予奖励和表彰;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每半年对“研究生党员导师”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并制定项目结题的管理办法,要求党员导师进行项目总结。
校党委还依托“党员导师沙龙”和“一人一事一例”案例征集两个平台进一步深化“党员导师计划”。“党员导师沙龙”在整合党员导师项目资源的基础上,定期通过主题演讲、沙龙讨论、现场互动和交流茶会等形式打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一个智慧共享、理念共享、价值共享的党建思想盛宴。此外,校党委还将优秀项目通过校内创先争优活动“一人一事一例”的征集加以宣传,并将相关成果在全校的基层党组织中进行介绍推广。
三、党的关怀暖人心
“党员导师计划”开展以来,党员导师充分尊重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心理、情感、人格和爱好,依托党内关怀机制开展各类活动,增强了党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的凝聚力。离退休支部的老党员以关工委为载体,推进“组织员导师计划”,以组织员导师的身份开展党建督导,建立“三个一”活动制度,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参与一次例会、指导一项工作,帮助年轻的组织员提高党务工作能力,促使学校党建工作上水平。为更好地服务高中入党的新生,基础教学学院党总支开展了“新生党员导师”项目,党员教师与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结对,邀请新生党员一起参加组织生活,定期对他们进行党的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并为结对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规划。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将教学难点反馈给党员老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通过党内关怀,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员导师的“可亲、可敬、可学”,激发了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积极性。



(选自上海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2011年第87期)


发挥老同志优势 增强党建育人合力

校党委注重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工作高效、富有活力的关工委队伍,充分利用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情感优势、威望优势、时空优势,让关工委的老同志担任“组织员导师”,重点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形成了“三个特色活动项目”。
一、“组织员导师”项目入选学校“党员导师计划”
在调研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校党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精心设计,在建党90周年“七一”前夕全面推行 “党员导师计划”,为党员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提供平台,为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实现党内关怀激励提供路径。“组织员导师”被授予学校“党员导师计划”立项。
校党委根据学院组织员的具体情况,按照关工委老同志的特长优势,精心选配了13位组织员导师,由3位离休干部、6位退休总支书记、3位党务中层干部和1位党员教授组成,采取导师制、集体制、任期制,每学期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参加一次例会、开展一次谈心、指导一项工作”,指导各学院年轻的组织员们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规范性,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
组织员导师们全情投入,以提升大学生党建工作水平为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党建与育人相结合、面向学生与创立品牌意识相结合,确保三项工作即实施“三个一”工程,并实现导师工作的制度化、网格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运作。组织员导师们着重把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五个关键环节,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环节、二级学院集中党性培训教育环节、确定发展对象环节、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环节、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环节,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主导党员发展巡视检查
为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党建工作的问题,使党员发展工作真正做到“重基础、重规范、重质量”,校党委确定由关工委牵头,组织部、学生处和团委配合深入基层一线,为期三个月,对全校14个学院开展党员发展巡视检查工作。
在巡视检查会上,学院党总支书记首先就学院党组织设置和党员分布情况、学生党建规范情况、毕业生党员管理平台等三个方面向调研组做详细的汇报。学院副书记围绕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情况,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具体做法,二级党校课程开展情况、预备党员的教育培训,“党建促学风”、“素质优学风”特色活动作介绍。在听取完汇报后,关工委的老同志针对学院汇报情况进行了互动交流,并现场查看党员发展材料,作出具体的指导,解答学院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力地督促了学院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截至到12月31日,关工委已经巡视检查了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服装学院等14个学院,学院对巡检活动反响较好。正如服装学院党总支书记袁蓉讲到,关工委的“组织员导师”巡视检查对我们党建工作给予了现场指导,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解决党建工作问题,真是一场化解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的“及时雨”。
三、参与“党员导师沙龙”论坛
“党员导师沙龙”是校党委主办的小型的、气氛相对轻松的党建工作论坛,旨在整合“党员导师计划”中各项目之间、党员导师和结对党员之间的资源,打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形成一个智慧共享、理念共享、价值共享的党建工作的思想盛宴。“党员导师沙龙”每两月举行一次,邀请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关工委党员导师、结对党员参加。沙龙现场,大家可以互动,自由交谈,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其中,“献计献策”。每期“党员导师沙龙”确定明确的主题,组织部事前向各基层党组织、关工委党员导师征集 “沙龙话题”,力争做到讨论话题严肃,针对性强;“党员导师沙龙”的流程主要有:主题演讲、沙龙讨论和现场互动和交流茶会。主题演讲邀请2-3名嘉宾来做,关工委党员导师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最欢迎的“主打”嘉宾,沙龙讨论和现场互动形式轻松,大家在头脑风暴中碰撞出火花,深化了工作议题。
“党员导师沙龙”搭建了关工委党员导师与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沟通交流的党建工作平台,方便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互动交流,及时推广“党员导师计划”的先进经验,解决“党员导师计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党员导师沙龙”构建了新鲜时尚的党建工作模式,将单调的会议变成了生动的“聚会沙龙”,充分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导师沙龙”创新了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党建工作载体,在促进全校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员带头教书育人中起了推动作用,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创先争优的工作成效。


(关工委)


积极开展党内关怀 导航新生党员成长成才

基础教学学院新生党员导师计划是学校党委搭建的一个充分利用基础教学学院党员教师专业特长,帮助新生党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不断加强新生党员教育管理,以达到师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创学校优良学风、教风的党建建设平台。今年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首次党员导师和新生党员的结对仪式,来自机械学院、电子电气学院、管理学院、化工学院的10名新生党员和基础教学学院三个教工支部的11名党员导师结对,经过半年多的建设,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近日学校举行了新一届党员导师和新生党员的结对仪式,范围推广到全校所有学院的新生党员。
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抓手,在结对帮扶中体现党内关怀
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高中入党的大学一年级党员,尤其是外省市的新生党员在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难题,新生党员往往对自己的要求又较高,他们的压力就比其他新生大,特别需要政治思想上的引导、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爱,尤其是党组织的关心和呵护。按照新生党员导师计划项目的目标要求,基础教学学院党总支召开多次总支专题会议讨论、完善实施计划方案,认真做好教工党员的宣传动员工作,使教工党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计划的意义,使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加强领导,配好导师。学院党政领导充分重视,党员院长主动请缨担任新生党员的导师;党总支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党员教师与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结对工作。党员导师的配备努力做到无缝对接,在掌握新生党员数学、物理、外语三门基础课的任课老师情况的基础上,如任课老师是党员的则由任课老师担任导师,如果任课老师是非党员,则由支部为学生配备党员导师。
深入了解,建立档案。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阶段,学校党委组织部就在各基层学院党委、党总支的帮助下,做好新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并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基础教学学院党总支按照系统提供的信息发放新生党员信息表,并在信息表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导师开展谈心活动、举办座谈会,详细了解新生党员的基本信息,如家庭状况、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等情况,切实掌握帮带新生党员的第一手资料,建立详细的新生党员档案,使后续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及时介入,全程帮助。为了能使新生党员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导师们在分析新生党员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立大学阶段的远近期目标,协助他们制定大学生活规划。在学期初,党员导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困难补助和勤工俭学岗位,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后通过电话沟通或面对面谈心了解学生学业进展、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安排结对党员教师答疑辅导。
二、以党的组织生活为载体,在党内活动中增强党性锻炼
高中入党的新生党员中90%是预备党员,绝大部分新生党员缺乏党内活动的锻炼。因此,基础学院党总支不仅仅注重新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上的关怀,更注重加强对新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以党的组织生活为载体,在活动中引导新生党员,凝聚新生党员。学院党总支邀请新生党员参加教师党员的发展大会,重温入党誓词,使新生党员掌握党员的发展流程,明确预备党员的努力方向;组织他们参加党员民主评议会,让新生党员感受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形式,纯洁入党动机;组织新生党员参加专题党小组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生正式党员入党政治生日时,党员导师向新党员赠送政治生日贺卡,表达对新生党员的激励和祝福,勉励新生党员牢记宗旨,珍惜党员身份。
新生党员们受邀参加了学院教工支部的红歌赛,看到党员导师竞相高唱红色歌曲,新生党员们也激情澎湃,集体朗诵了诗歌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12月9日,基础教学学院组织党员导师与新生党员共同开展佘山登高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帮助新生党员重温“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教育新生党员增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员导师的言传身教和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使新生党员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在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成长成熟,党性修养得到了提高。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为民服务中彰显党员作用
结对的党员师生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亮明身份,公开承诺,在扎实做好群众工作上求深化,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导师注重做好新生预备党员的考察培养工作,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作表率、争先进,用党员导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学术修养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党员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新生党员主动在学生宿舍亮明身份,接受同学监督;积极承担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任务,在学生中传播党的思想、党的理论,切实承担起“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当一些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业和同学关系的处理上有困惑和烦恼时,学生党员也主动提出和积极分子结对,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以学生党员的视角来为积极分子答疑解惑,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和表率作用。2011年暑假,新生党员主动放弃假期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踊跃报名参加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志愿者工作,他们身着火红的T恤衫,挂着热情洋溢的笑脸,体贴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成为“月亮湾”里最可亲可爱的“小番茄”。没有入选的新生党员也组织起来,积极为世游赛志愿者服务,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很好地完成了志愿者后方的工作。
党员教授和党员骨干的言传身教和点拨指导,使新生党员倍受鼓舞,在学习上勇创佳绩争先进,不少新生党员凭自己的刻苦努力拿到了奖学金,有的则在基础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2011年的新生党员杜炎秋同学在党员导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还考上了复旦大学的插班生。



(基础教学学院党总支)



推进党员教师创先争优 引导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自2010年始,学校由来自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班整建制的编入社科学院公共管理系。社科学院党政班子一致认为,将民族班放在社会科学学院是校党委对社会科学学院的信任和支持,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民族班学院的教育引导工作,从民族团结高度做好民族班带教工作。
自学校开展 “创先争优” 活动以来,社科学院党总支在全面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建立了“民族班党员导师制度”,并作为学院党总支推进“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学院党总支选拔了一批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民族班学生的导师,党员教师在引领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弘扬了师德风范,彰显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确立党员导师制度,推进创先争优工作
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把帮助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作为学院党员“创先争优”的重要抓手。民族班学生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和地区,分属十几个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优点是普遍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感恩之心,热情奔放,真诚率性,好学上进,敢想敢说。同时,由于大多数民族班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比较贫寒,原所在地区教育资源欠缺,所以普遍存在外语、计算机及高等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弱点。根据以上特点,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班学生工作是关系到民族团结与民族和谐的大事,帮助民族班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学院党总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动员和鼓励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民族班的本科生导师,党员教师以学生导师身份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有机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促进民族班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党员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全院党员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党员教师,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修养,崇尚了师德风范、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推进学院的“创先争优”工作,发挥了党员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
二、规范导师工作职责,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为保证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等班子成员组成的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总支制定了《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条例》,形成了规范的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制度。
1、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民族班学生导师。学院党总支以自荐和选拔相结合,鼓励党员教师担任民族班学生导师。每位党员导师负责指导三至四名学生,并贯穿整个四年大学生涯。党员教师以“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制”为平台,发挥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
2、建立党员导师与民族班学生的师生联系制度。为确保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院党总支制定了师生联系制度及实施细则。学院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本师生联系手册,要求党员导师每周与学生联系一次,每月导师与学生当面指导不少于一次,党员导师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各类讲座不少于一次。导师与学生的每一次联系与指导,用联系手册做好记录。
3、建立了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职责。党员导师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帮助民族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增强学生对党的向心力。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引导民族班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3)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帮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4)引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5)关心民族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收集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学院反馈。
4、建立了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考核制度。为了提高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的实效,学院将导师工作纳入学院党员“创先争优”工作实绩的考核。考核方法采用导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定期检查导师与学生的师生联系手册和召开导师、学生工作座谈会,全面考核党员导师履行职责情况和指导效果。对于在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学院党总支给予表彰。同时,学院定期组织党员导师开展工作交流,宣传优秀教师的指导经验,集中讨论解决本科生导师工作中的问题,研究创新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指导能力。
三、导师参与素质教育,学院注重人才培养
社会科学学院的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现代化特色大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工作的重点。学院党总支要求党员导师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为民族班举办综合素质拓展系列讲座。学院发挥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每学期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举办十余场系列讲座。讲座内容涉及理想信念、职业规划、经典文献导读、学科发展前沿、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许多中老年党员导师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用平实的语言和大量生动的案例给同学们讲授,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提高个人修养,普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知识,青年博士党员导师为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学习方法等讲座,上述讲座受到成为学生热烈欢迎,每次都座无虚席,有些优秀讲座被纳入学校学工部讲座系列,面对全校开设,例如张健明教授所作的《论语与大学生人格塑造》、于凯教授所作的《百年辛亥》讲座都受到全校学生的欢迎。
2、精心编制了民族班“本科生五十本必读的书目”。学院在导师的共同努力下,为民族班学生精心选择了五十本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科生五十本必读的书目”内容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历史等优秀经典。学院党总支要求党员导师认真指导学生精读五十本经典,学院还开设了经典导读讲座。学院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精读书籍要求,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许多党员教师与学生一起重温经典,交流心得。通过对人类文化经典的阅读,陶冶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提升大学生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努力求学、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3、组织事实民族班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为了提高民族班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学院党总支以“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为载体,要求党员导师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把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作为党员导师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党员导师为学生要把握创新课题研究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创新课题研究活动中所碰到的种种问题。近年来,社会科学学院学生人均创新课题申报数每年都名列全校第一,民族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计划活动。
4、指导民族班大学生练习硬笔书法。作为审美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院将硬笔书法教育贯彻到民族班党员导师工作之中。要求导师积极指导每位同学练习硬笔书法,由党员导师定期检查,通过练习硬笔书法,提高学生审美的感受力与鉴赏力,养成严谨踏实的作风,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在导师的长期督促和引导之下,很多学生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汉字,不仅为毕业时成功求职奠定了基础,更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和文化涵养。
四、增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教育质量
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所开展的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结合起来,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在导师的影响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上立场坚定、爱党爱校,生活中遵纪守法、明理守信。80%以上的民族班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其次,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提高。由于学生能够经常与党员导师接触与交流,许多内心的矛盾和烦恼都能及时得到排解,不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心理问题。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民族班本科生党员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育的负面影响,在党员导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民族班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比例达90%以上,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捷报频传。
第四、增进了民族团结、融洽了师生关系。通过党员导师与学生的持续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及各民族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默契和互信的良好关系,营造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学生从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塑造人格魅力,体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彰显“以德执教、信仰坚贞”的师德风范。
(社会科学院院党总支)


党员导师引领教工党建 在大学生科创中创先争优

培养优秀大学生,为国家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以党建为推手,以党员导师计划为平台,以大学生科创活动为抓手,在大学生科创中创先争优。
一、 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为目标,实施党员导师计划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实施党员导师计划,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学院党总支以党建工作为推手,以党员导师计划为平台,以全面培养大学生为目标,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抓手,在学院科技先锋计划中创先争优,以优秀党员教师为核心,动员教师和学生进入到科技先锋计划中共同进步,同时寄希望于该项工作得到长期实施,不断探索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方法,逐步形成学院在培养学生方面的特色。
二、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载体,推动党员导师计划
机械学院现有党员教师46名。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书育人功底。特别是近年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和创“五好”支部以来,爱岗敬业的教风愈加浓厚,教育科研的意识不断提升,纷纷在教书育人、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活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机械工程学院“党员导师计划”实践活动结合学院科技先锋计划,坚持以人为本,以党员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党员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党员导师计划”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为载体,以党建促进大学生科创活动,优秀党员和专业学术骨干教师组成党员导师队伍,在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科创活动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提出“抓核心、带中间、促一般”方式,以学生党员为核心,带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促使一般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科创活动,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向,推行学院“科技先锋计划”,营造学院创新氛围,从学生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引导他们了解学院的科技先锋计划,通过导师逐步加入科技先锋计划,实现4年的大学一贯制,经过4年不间断的引导和帮助,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目的。
三、 构建培养体系,完善党员导师计划
建立一个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联系纽带,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接触,以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为共同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在科技先锋计划的推行过程中,以优秀党员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科学的方法论,学到科学研究的精神。
实行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以及党员导师和党员学生双结对,组织学院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定期见面会,党员教师和学生党员展开互动交流,围绕支部建设、专业知识、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就业前景等内容开展,明确结对共建的中心任务、共建思路与计划。通过结对活动,成功搭建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互动平台,有效改善师生沟通交流的机制,达到了师生共勉的目的。
构建学院党政领导、学生办公室、专业课教师三方联动机制,在科技先锋计划中,学院主要领导任组长,把大学生科技能力培养和参加科创工作,作为学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师考核体系,明确项目中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学生办公室负责参赛学生的选拔组织,以及对获奖学生的表彰。专业课教师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科创的指导。依托校级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成立学生科创临时党支部,形成了导师乐于指导、学生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
做好导师工作制度建设、科创临时党支部建设、导师工作流程建设以及考核与奖励等四项工作,全面推行科技先锋计划,逐步形成学院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要求党员导师对学生努力做到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科技指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等“五导”,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相对固定和连续的导学关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建立人生规划,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自立,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 全院共同努力,实现党员导师计划
我院始终紧跟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建党90周年和后世博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以“树魂立根”为重点,“造就一批综合素质高、技能精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线,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以大学生科学创新为抓手,实施“科技先锋计划――党员导师计划”。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依托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创建了“中德联合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实训基地”,与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现代制造系统实验中心”,与上海人民电器厂、上海电气陶器厂和SMC(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对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开创了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党员教师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其间有数十名学生参加到党员导师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提高,成果非常明显。
机械工程学院党组织通过打造科研团队,实施科研创新,不断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强化了党员骨干的团队精神、科研意识和奉献精神,引领全院教职员工拼搏奋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科研创新工作也硕果累累,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各类科创竞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学生党员在过去一年中获得省市级各类竞赛奖8人,入党积极分子获奖人数为25人。
党员导师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机械工程学院将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精心研究,积极工作,为党员导师计划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


(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



学**台逸书香 沟通桥梁促服务

“溯雨亭”书友会成立于2010年4月,是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下自发成立的一个非赢利性公益类学生组织。书友会现有成员62人,其中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团员50人。
图书馆的党员导师队伍由以杨寅华、张欣、盛芳等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和委员为代表的10名党员干部和青年党员骨干组成。图书馆党员导师发挥指导作用,与书友会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制度,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和读书讨论;开展了座谈会、集体晨读、贴心站点、现场推荐图书、数据库使用讲座、影评竞赛、办理上图阅览证等一系列活动,在导师的带领下服务全校师生,同时提高书友会同学们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
1. 构筑学**台,力促学生成长
图书馆党支部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发挥党员导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和青年骨干与“书友会”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以团队学习和小组研讨的方式,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制度,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个人学期读书计划,积极营造学生党员成长和发展的学习氛围,有计划地推荐并指导学生党员阅读 “红色经典”及其他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凤凰大视野:身边的毛泽东》系列片等视频资料,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党性修养。党员导师与书友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建立紧密的带教关系,定期进行思想交流和读书讨论,做好研讨记录,随时掌握书友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情况。书友会党员以点带面,带动整个书友会学生群体认真学习党史、深入了解伟人、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而又英明的党。
2. 召开师生座谈会,加强沟通与交流
项目组的党员导师不定期召集书友会成员举行座谈会,鼓励书友会成员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特别是其中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要多在学校、学院、图书馆和社团建设中发光发热。每次座谈会上,对书友会上一阶段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本届“读者服务月”的“佳片有约”、“读者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听取同学们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了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自修座位、考研书专架等问题。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让同学们知道了很多图书馆文献资源方面的信息,也让图书馆收集到较多有价值的建议,为图书馆进一步改进服务指明了方向。
3. 开展集体晨读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溯雨亭”书友会和管理学院联合发起晨读活动,每天早上7:00-7:45,书友会成员率先相约在图文信息中心的湖畔进行集体晨读活动,有的同学认真朗读英语课文和单词,有的同学三五成群共同分享诗歌散文,读书、爱书的书友会成员成为清晨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4. 建立“贴心站点”,争当“义务咨询员”
新学期伊始,面对大量新生对图书馆的服务知之甚少的情况,书友会成员在图书馆导师的指导下,当起了图书馆服务的“义务咨询员”,地点在图文信息中心二楼大厅入口处的咨询台,为期两周,为同学们解答类似“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图书分布”等简单问题,亲切的回答与热心的指导,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扩大了图书馆与书友会的影响力。
5. 积极参与现场推荐图书活动,支持图书馆资源建设
图书馆引入新型的“现采”模式,与新华传媒、博库书城联合举办了全校师生现场推荐图书活动,只有被推荐的图书才予以购买,并被推荐者优先借阅的权限。书友会成员带头参与图书馆举办的现场推荐图书活动,并作为志愿者,维持活动的现场秩序。活动展出近4000种新书,推荐购买了近600种,参与人数达到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6. 举办数据库使用讲座,提高科研能力
图书馆针对同学们的使用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按照学科类别,举办了4场数据库使用讲座。例如,针对管理学科的国研网、Emerald、中国统计数据知识系统数据库使用讲座,针对艺术学科的CAMIRO数据库使用讲座,针对电子电气学科的IEEE数据库使用讲座,针对化学学科的SCI数据库使用讲座等,邀请所属公司的培训专员讲解和演示数据库使用方法,并解疑释惑,提高了同学们运用数据库获取所需资料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书友会同学广泛参与其中,认真学习,并负责部分会务工作。
7. 办理上图阅览证,拓宽文献获取途径
图书馆将上海图书馆的“参考阅览读者证”介绍给同学们并免费办理,拓宽同学们文献获取的途径。该证不仅能够进入上图各阅览室,更可随时随地访问上图购买的电子资源如维普、方正、PQDT、Gale、家谱数据库等。活动当天,上图工作人员亲临现场,免费**并讲解使用方法,书友会同学提供辅助服务,全天共有150多名师生现场**,其中书友会成员20多位。在书友会同学广泛宣传之后,许多师生前来咨询**事宜,我馆积极与上海图书馆沟通,把免费**常态化,截止日前,陆续又为73名师生办理了上图阅览证。
8. 举办影评竞赛,品味经典影片
图书馆利用长宁区图书馆的影像资源,为书友会同学及广大师生展映多部风格各异的精彩电影,并开展影评比赛。该活动与长宁区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也是长宁区图书馆学会第十届“社区读书节”前奏,连续3周同一时间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放映优秀电影作品,让优秀影片进一步启迪心智,共同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放映结束后,党员导师组织书友会同学参加了影评竞赛活动,共收到40余篇影评文章,经党员导师讨论,评选出5篇优秀影评文章。党员导师和书友会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使我馆获得长宁区图书馆学会第十届“社区读书节”的“优秀组织奖”。
9. 配合文明窗口评比,展开读者满意度调查
书友会同学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文明窗口评比,帮助党员导师展开读者满意度调查。在寝室、食堂、教室及图书馆各阅览室发放问卷378份,回收378份,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初步的数据统计工作,为图书馆的读者调研和文明窗口评比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撑。

“书友会党员导师计划”是图书馆党总支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党总支对该项目有效的进行了全程管理,共发表相关活动报告9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各自学院递交思想汇报10多篇,交流总结会2次,收到影评40余篇。通过构筑学**台、座谈会、集体晨读、贴心站点、现场推荐图书、数据库使用讲座、影评竞赛、办理上图阅览证等一系列活动,书友会成员在图书馆党员导师们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各项宣传服务中,增进了对图书馆的了解,同时以书友会为沟通桥梁,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深入学生读者,更加贴合学生读者的需求,并营造出浓厚的荐书、读书、评书、爱书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党总支)


搭建“志宏班党员导师”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依托学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志宏计划”,通过健全和完善“导师遴选”、“双向选择”等制度,调动党员教师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志宏班党员导师”项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形成特色鲜明的“菁英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领导重视,宣传广泛,踊跃参与
在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以党员导师计划的实施为契机,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生培养和学院中心工作紧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同时党总支在各层面加强宣传,通过印发党员导师计划宣传小册子、召开党员导师座谈会等方式,让党员教师和学生了解党员导师计划,参与党员导师计划,激发党员教师的积极性。
“志宏计划”是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探索的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培养模式,在一年级学生中通过自我报名、教授面谈、答辩的形式,从每年八个班级约230名学生中选拔出40名左右学生成立了“志宏班”,进入二年级可以跟随指导老师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强化专业意识和专业认同感,这是早期志宏班成立的初衷,到今年已经有三届学生了。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点和层次,从专业大型仪器的培训、研究资料的查阅和撰写等系列讲座的开展,到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再到实验的开展和高水平竞赛的参加等,甚至延续到毕业论文环节和研究生报考环节,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个微型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老党员老教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了专业引领和人生导航的作用。
二、打造党员导师团队,培养“菁英人才”
学院党总支积极筛选聘请“党员导师”,在带教学生的过程中成为他们的入党联系人和介绍人,调动党员教师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学生党建中的主导作用,形成特色鲜明的“菁英人才”的培养模式。
党总支明确党员导师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举行党员导师受聘仪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党员导师带教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的7名教授党员带领7名副教授党员和7名年轻的支部书记组成了7个“微型团队”,每个团队每年指导志宏班6-10名学生。党总支制定党员导师的“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建立 “导师遴选”、“双向选择”相关保障制度,形成一定的党员导师的“激励机制”,带领大学生积极申报创新项目,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素养。
学院党总支为了更有序、规范的开展此项活动,还精心设计制作了“党员导师工作记录册”下发给每个小组,明确指出党员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并要求每个小组如实记录开展活动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对学生的带教工作。 
三、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1、“党员导师”的选聘优化了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联系人的结构
以往在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中,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中的党员发展工作基本落在党员班导师和辅导员的身上,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组成相对比较单一。“党员导师”的选聘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的结构,更有利于全面考察和培养学生党员。
2、积极搭建了党员导师的带教平台,在发挥他们专业优势的同时,发挥党员导师的政治优势
在“志宏班党员导师”中,涌现出很多优秀老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如党员教授唐博合金老师,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教授,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论文撰写、和学生讨论实验问题到深夜。党员教授王锦成老师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授,是我院最年轻的教授,我院的“科研尖兵”,在繁重的科研工作面前,他仍然耐心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义务为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方法”、“论文及综述写作方法”等专题讲座,指导学生考研、培养党员学生多名,他带教的学生在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3、同学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一届志宏班40位同学在三年级就取得了很多成绩:13名学生光荣入党, 13名同学公开发表论文,取得3项发明专利,37位同学获得奖学金,3名同学获市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24名同学参加志愿献血,15名同学担任世博志愿者,08级同学在“志宏班”的带领下45人报考研究生。
“志宏班党员导师”项目开拓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学生党员成为了学生中的学术骨干,学生中的学术骨干也发展成了学生党员。


(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












牵手“地铁人”党员导师 引领青年学生成才

地铁9号线是上海唯一的大学生“地铁自管线”,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通过与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举行党建联建,实施“地铁自管线党员导师”项目,聘请了地铁公司10位“地铁人”作为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职业导航――党员导师”,探索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通过“地铁自管线党员导师计划”,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地铁人”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以传帮带教的方式,开展党内关怀与激励,帮助影响青年教师、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一、扩容职前辅导岗位,锤炼品质保持先进性
2009年至今,经过近三年多的摸索,上海地铁首个“大学生地铁自管站”在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将此项活动从单个自管站扩充到整条线路,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条大学生地铁自管线,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习实践平台,也加深了学生们对工作和企业实际的了解。
学生在参与“地铁自管线”活动期间,党员导师与学生管理者们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指导青年学生们参与地铁车站的日常管理,引导青年学生们在参与地铁自我管理工作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校企党组织交流活动和为大学生创造实践实习机会,让党员导师们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辅导。
通过党员导师计划的实施,更多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得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机会,更好地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到“地铁人”的转变,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二、构筑多元学**台,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交通工程学生党支部和教工第二党支部作为学习型支部率先参与到“地铁自管线”党员导师活动中。交通工程学生党支部通过一定的考核标准,定期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活动。在每个大学生党员上岗之前,党员导师都会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岗前培训,使学生们能展示出更专业的岗位形象,更好地胜任车站各项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教工第二党支部的青年教师则深入地铁公司挂职锻炼,与党员导师一起开展调研、转化科技成果、参与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根据地铁公司需求和发展战略,努力促成校企间有效对接和联合。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党员导师和学员设计制作了《党员导师联系手册》、《学员信息卡》等,要求指导对象人手一册。与党员导师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做好阶段性总结。每学年,学院党总支将对学员进行考评和优秀学员评选等活动。
三、深入基层牵手共建,落实创先争优见行动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还邀请了劳模代表、十佳青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等先进典范人物向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作事迹报告。同时,双方定期开展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紧密校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在党员导师计划开展过程中,运营一公司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异,但经济条件困难的党员学生开展了帮困助学活动,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自管线党员导师计划”本着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宗旨,提高党建共建的有效性,为上海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轨道交通学院党总支)